隐高过武将一头。然而这二品与六品之间,却是等同而论。
其二,便是府内主持中馈之人,早在那年大房迎娶简家女儿的一年后,被老爷子亲自开口,交到了睿云堂中。想到自己生生叫人夺了颜面,难不成还?着脸,每日里瞧着儿媳妇的脸色过日子不成?
倒不如索性,避去别庄静心吃斋的好。只是外人不得而知,当年胥氏之所以,被国公爷夺了中馈大权,正是因其私自扣下了府中的日常支度,三不五时接济自己娘家兄弟。
不但如此,最后还几次三番变着法子,克扣下人们的月银,所谓何事却叫一家之主,彻底冷了心。这才有了大儿媳妇进门一年后,便执掌中馈一桩。
也正是因为这个,继室愈发狠上了原配之子,要不是老大家媳妇掌家的能耐不弱,自己要拿回中馈,也是迟早之事。可有谁想到,这位的本事可是不小,不但是各房的大小事件,都能处理得当。就连内外多达百余的仆役,也都交口称赞在其主事期间,再无无端克扣之事发生,与继婆婆胥氏而言,再一次被重重打了脸!
其实当年这桩,就是胥氏的嫡亲儿媳妇,也是暗中叫好的。毕竟他们二房每月的分例银子,也有短缺之时。再别提每季的衣料,更是一年不如一年,每回出门赴宴便少不得自己贴补银两,重新添置一二方才不落了自家颜面。
自从换了大房嫂子主持后,倒是再没为此出过一分银子,仅此一条这十年间,便省下了多少私房,更是可想而知了。此刻环视四周心里虽想着往日种种,然而在身旁的夫君眼中,到底还是能否在老爷子百年后,袭了那个爵位顶顶要紧!
想到入仕八载,年初才因窦家老祖母病逝,一门子孙数人皆报了丁忧,自己才意外升了正六品。倘若还要更进一步,只怕还需在政绩上多下一番苦心,方能有所建树。
然而这一切,却又谈何容易?只怕自己这头尚未实现一二,人家那头早已回京复职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