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虎符,怎会尚不足四十,险些埋骨塞外了。”
二老爷这话,自然是指当初郑氏一族的族长,而今国公爷的嫡亲六叔所虑。毕竟安宁时久,武将立功封侯,早已不比几十年前了。于是弃武从文的人家,也已在近十余年间逐渐成了大势所趋。
正如民间那些耗费重金,供着自家儿郎静心苦读的普通百姓,也已看到了科举入仕的前程似锦!当然也有始终坚持走武将之路的,但那般的人家无一不是军中主将,又与朝中权贵势力紧密相关的世代望族,更有几户本就是皇亲身份。
就这两条而论,庄国公府却是两头都不沾,既无大权在握的姻亲人家,也与皇亲国戚八杆子打不着。正是看到了这一必然的趋势,国公爷的继室胥氏,就是当初力劝老爷子,让其所出的次子改走科举之路,却引得老爷子一顿暴怒!
本来,郑家不仅是此朝的武将世家,即便上数七、八代,也皆是行伍出身。虽然现如今已难查证,郑家先祖可是正经武将之家,还是为势所逼,半道上转了营生。然而在老爷子眼中,好好的武将人家怎可弃了祖先根本,去学那些整日只懂舞文弄墨,出口必然长篇大论的酸腐文人。
更何况比起行伍出身的爽利之人而言,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文人骚客,那有多少真正的铁血汉子,能不做那趋炎附势的小人,已属难得。想到原本自家的好儿郎,如今也要丢了祖上的本事,改投那些酸儒门下,老爷子就只觉得胸口发闷,血气上攻!
也正是那时埋下的种子,致使多年后次子终于名列三甲,被赐同进士出身后,彻底与继室冷了关系。因此,近十多年来继室胥氏虽不曾被休弃出门,却是一年难得回府小住几日。
并非国公爷不待见自家继室,反倒是那位不爱在府里久住。一来原配所出的嫡长子,犹在朝中正经掌着一方兵权,自己亲生虽已入仕途多年,却始终跳不出这六品之列。
与原配之子的二品大将相比,终究差了一截,虽说如今朝中同阶官员中,文臣已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