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金陵后,徐温建了座新宫,比丹阳宫大十倍。我的寝殿在东南角,窗外是片竹林。徐知诰常来请安,有时带新贡的荔枝,有时带猎来的白鹿。有回他看见我在临王羲之的帖,凑过来看半天:"陛下这笔捺,倒像颜真卿。"我手一抖,墨汁晕成个黑疙瘩。
天佑二十三年,徐温死了。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喂池子里的红鲤,鱼食撒了一地。徐知诰穿着孝服闯进宫,眼睛红得像滴血:"义父临终说,要陛下亲拟谥号。"我攥着笔杆,想起徐温给我擦手的样子,写了"忠武"二字。徐知诰盯着那两个字,突然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那之后徐知诰和徐知训斗得更凶了。有次徐知训在朝堂上拔剑,说要清君侧。徐知诰的亲兵从殿外冲进来,剑尖上的血顺着地砖缝流到我脚下。我缩在御座上,听见自己牙齿打颤的声音。徐知诰最后杀了徐知训,提着人头来请罪。我闻着血腥味,想起当年那个谏议大夫的血也是这样热。
徐知诰开始叫我"陛下"了,语气比徐温还恭敬。他改名叫李昪,说是要认祖归宗。群臣上表劝进那日,我在奏章堆里翻到首诗:"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墨迹还没干,窗外的竹叶沙沙响。
显德七年,李昪在金陵称帝。他给我修了座道观,叫"丹霞宫"。搬家那日,我把父王的旧弓塞进行李。李昪站在宫门口送我,突然说了句:"陛下当年写的忠武二字,臣一直记着。"我抬头看他,发现他鬓角也有白发了。
丹霞宫里有株老梅,和丹阳宫那株很像。春天开花时,我总想起徐温给我加冠那日,檀木的香味混着血腥气。小道士们常来讨诗,我教他们写:"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他们听不懂,只夸太上皇文采好。
今年梅花开得晚,枝头才见星点红。昨夜梦见三哥,还是咽气时的模样。他这次没说话,指了指我案头的诗集。晨起翻开看,夹着片干枯的竹叶,背面写了两行小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墨色淡得快要化开。
徐温咽气后的第三个月,徐知训从庐州打马回金陵。那天我正在御花园喂鹤,听见宫墙外马蹄声像暴雨似的砸在青石板上。白鹤惊得扑棱翅膀,食盒里的鱼干撒了一地。徐知诰不知从哪冒出来,弯腰帮我捡鱼干:"陛下当心扎了手。"
话音未落,徐知训已经踹开月洞门闯进来。他盔甲上还带着血渍,马鞭梢头凝着黑红的血块。"六郎好兴致啊!"他故意用我排行称呼,鞭子抽得石桌啪啪响,"听说义父临走前,让你给我写个丹书铁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