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研究肠道菌群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部分克罗恩病患者肠道内有益菌数量明显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刘祖训看着检测数据,对赵飞扬说:“飞扬,你看这数据,肠道菌群失衡很严重,我们可以尝试给患者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看看能不能改善肠道环境。”赵飞扬点头:“可以一试,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菌种和剂量,避免引发其他问题。”
\n
\n
他们在部分患者中开展了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辅助治疗试验。给一位患者使用益生菌后,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他的病情变化。一周后,患者的腹泻症状有所减轻,腹痛次数也减少了。患者开心地对医生说:“医生,我感觉好多了,肚子没那么疼了,也没拉那么多次了。”负责治疗的医生笑着回答:“这是个好现象,说明治疗有效果,你要继续配合我们。”
\n
\n
一些患者在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后,病情并没有明显变化,还有少数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不适反应。赵飞扬和刘祖训组织团队成员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赵飞扬说:“看来肠道菌群的调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个患者的肠道环境都不一样,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找到更精准的调节方法。”刘祖训思考片刻后建议:“我们可以对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了解他们的菌群组成特点,然后针对性地选择益生菌和益生元。”
\n
\n
调整治疗方案的过程中,他们还面临着一个难题——药物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硫唑嘌呤和巯嘌呤后,出现了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这让治疗陷入了困境。赵飞扬皱着眉头对团队成员说:“药物的不良反应必须重视,我们要找到一种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降低不良反应的方法。”刘祖训提出:“我们可以尝试减少药物剂量,同时联合使用一些能提升白细胞数量的药物,看看效果如何。”
\n
\n
他们在一位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患者身上进行了尝试。减少硫唑嘌呤剂量的同时,给患者使用了升白细胞的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和病情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白细胞数量逐渐回升,病情也没有出现恶化。这让团队成员们看到了希望。
\n
\n
长期的病痛折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