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实验室检查指标,尤其是炎性指标和营养状态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n
\n
说干就干,赵飞扬、刘祖训和消化内科团队立刻投入工作。他们先来到病房,看望一位年轻的患者小林。小林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身形消瘦,腹痛和腹泻让他备受折磨。赵飞扬坐在床边,轻声安慰他:“小林,别着急,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控制住你的病情。你最近感觉怎么样?”小林虚弱地说:“医生,我肚子疼得厉害,吃什么都不消化,还一直拉肚子,我真的快撑不住了。”刘祖训在一旁仔细查看小林的病历,眉头紧锁:“你这种情况我们很重视,一定会找到更适合你的治疗方法,你要积极配合我们。”
\n
\n
离开小林的病房后,赵飞扬对团队成员说:“小林的病情比较典型,营养状态很差,我们要在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他的身体抵抗力。”李华点头回应:“已经在给他进行营养补充了,但由于肠道吸收功能太差,效果不太理想。”
\n
\n
回到办公室,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治疗方案。赵飞扬看着手中的资料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可以尝试调整硫唑嘌呤和巯嘌呤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同时寻找一些辅助治疗的方法,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刘祖训补充道:“对,我们还可以研究一下肠道菌群与克罗恩病的关系,也许调节肠道菌群能改善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对病情有帮助。”
\n
\n
检验科的张博士说道:“我们检验科会全力配合,加强对患者粪便钙卫蛋白等指标的检测,为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药剂科的王主任也表示:“我们会密切关注药物的供应情况,确保治疗药物的充足,同时研究如何优化药物配方,提高疗效。”
\n
\n
研究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赵飞扬和刘祖训带领团队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病变位置、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病情严重、对现有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他们尝试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如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希望能增强治疗效果。
\n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