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王”,这故事里有一处站不住脚,那就是馨妃既是表亲,又为同党,就算贪财,总要顾及殿下。除非……除非她见色忘义,根本早就背叛太后与荣王,其实与皇帝暗通款曲有些日子,甚至不惜私自委请太医,帮忙照看身为皇帝心腹的忠文公遗孤。“孙选侍昔日体贴赵家秀女,把自己赔进审身堂里。馨妃又心生怜悯,难道是也想入审身堂作伴么?”就这么一句话,淑妃几乎已经可以想象自己一家独大一手遮天的场面了!想想哇!皇帝年少俊俏,个性软弱;馨妃貌美艳丽,宠冠后宫。可若试问这盛宠中有几分是逢场作戏虚情假意,几分是日久生情心心相印——却旁人哪里辨得分明!馨妃乃太后表兄之女,同气连枝的血亲也投效了皇帝,可想而知太后将如何震怒,或许今晚她便香消玉殒,尸骨无存!
馨妃起身来冷眼睥睨并不接茬。淑妃已经指派人手搜宫。奉宸卫很快探查回报,去时小厨房正在给孙选侍煎药,药方就在一旁案上,现已带到。除此以外,卫士还意外发现露华殿外的红纱笼有逾制之嫌,故此一并带回。这红纱笼悬在各宫宫门外,因有象征圣宠之意,向来由彤记房统一掌管的:每晚戌时左右,彤记房的内侍都会向各宫送去更换好香烛的红纱笼并点燃。如宫舍内有贵人承蒙圣恩,则由皇上身边的随侍将红纱笼摘下,送回彤记房内。律典有约,妃位所用红纱笼,以竹为灯骨,漆朱描红;黄铜烛盘,阴刻采莲童子;内燃蜜蜡,外蒙暗花实地纱。而现下这对灯笼,玉为骨金为盘、上雕龙凤呈祥、熏香蜡、覆以捻金纱,乃是帝后大婚的规制。且这对红纱笼上还有一件蹊跷,其背面分写了“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四字,分明是皇上与馨妃的字迹。平日里这红纱笼高悬房檐之侧,落字处贴着后墙,旁人自难看出其中端倪。若非此番亲卫正撞见彤记房前来收回红纱笼,哪能发现此等暗度陈仓之事?
至此,看似馨妃背叛板上钉钉,反而这人却不急不徐向奉宸卫一望,问:“查明了?没有别的了?小厨房里没有毒药,床帏之内也不曾藏有兵刀?”接着自己却揭过那张惠及孙选侍的药方,反倒大大方方拿上前去给太后观摩。淑妃自以为胜券在握,尚且顾自呷茶,没留神好似一晃眼,只听得馨妃辩了一句:“翡春去取的药材,去年京郊发哄泡过水,的确养了霉,所以正是为给孙选侍——她戴罪之人,要她时刻反思警醒……”当下呼道大事不好,再跳起身来却居然为时已晚。
太后那鹰视狼顾般的目光,只这么一晃神,已经向她头顶招呼。
“妾、不知……不论如何……那郑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