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的生命力要明显强于他们所效忠的藩镇本身。
\n
\n
因此高允权很清楚,得罪军方会招致眼前的祸患,但是得罪文官集团从长远角度来讲对高家更加的不划算。
\n
\n
他试图在这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那便是将军队和文官都变成自己私人的势力,用这种手段,将可以保证高家势力在延州的延续。
\n
\n
高绍基便是延州军方在高允权府中的最高代表。
\n
\n
而新上任还不到一年的肤施县令秦固,则是高允权亲自培植笼络的年轻文官代表。
\n
\n
两人的争执,实际上源于一份被称之为《延州流民安置告示》的文件。
\n
\n
一般而言,起草安民告示是文官的份内事,流民安置告示理应由文官起草。
\n
\n
但是这份告示却是高绍基一手炮制的。
\n
\n
和军中其他人对流民的态度不同,高绍基同样看到了流民这种潜在廉价劳动力的价值所在。从这个角度上讲,高绍基的看法倒是与文官们不谋而合,不过差异在于,文官们认为流民的价值应当融入到延州经济民生的整体框架内来实现,通过流民的劳动增进延州的粮食储备,最终达到增加延州人口基数,流民被转化为原住民的目的。
\n
\n
但是高绍基的目的则完全不同,他所炮制的流民安置条例不仅仅完全剥夺了流民的私人财产拥有权,还同时剥夺了流民的人身自由权,这些人以后将作为高家和延州士族大姓的奴隶存在,他们将为延州士族耕种那些在战乱中*来的大量土地,并且成为士族私人武装家丁的主要兵员来源。
\n
\n
高允权一直不扩军也是这个原因,他并不愿意延州有一支不属于自己力量控制范围之内的军队,他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延州藩镇的武装力量变成一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