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与文官集团结盟以壮大自己权势的策略,导致后晋年间文官集团在延州的发言权一度达到鼎盛时期。目前延州九县的所有县令县丞县主簿和县尉都是当时任命的,文官集团把持了地方实权。
\n
\n
但是这种情况直接触犯了延州军方的利益,心怀不满的军队发动了兵变,夺取了西城,把延州高家的新一任族长高允权抬出来领头,将周密赶到了东城。原本这种几乎等同于公然聚众造反的行为必然将导致后晋朝廷的讨伐,但当时面对契丹强大军事入侵的后晋朝廷根本没有实力再派出军队平叛。兵变爆发时,石重贵政权已经在契丹面前轰然倒下,这也是延州的军人们敢于公然对抗周密的前提。
\n
\n
这次兵变的结果是以李彬为代表的延州文官集团再次妥协,在与高允权进行了秘密协商之后,延州的文官集团放弃了对周密的支持,转而支持高允权,同时,李彬利用自己在中原政权内部的活动能力为高允权与新兴的中原霸主刘知远建立了联系,成功解决了高允权政权的合法性问题。而作为回报,高允权对于文官集团在后晋年间取得的政治地位予以确认,不再进行秋后算账。
\n
\n
高允权此人世居延州,对延州的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其本人并不善军伍,更像一个文官。因此高实际上是延州士族延州军方和延州文官之间妥协的一个产物。高允权一面小心翼翼地在延州军方和延州文官集团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一面逐渐地将一些军方元老重将排挤出军队,而以自己的亲朋故旧甚至家人子弟取代之;另外一面则在尊重文官利益的同时在自己的节度府中培植一些亲信文官作为预备资源,在各县长吏出缺的时候见缝插针将这些年轻文官补充进去,一步一步夺取延州的实际主控权。
\n
\n
因此高允权通过自己的儿子高绍基逐渐将军权控制在手中,同时不时大力重申李彬在延州节度当中的重要地位及不可替代性,严禁延州军方任何人做出敢于冒犯李彬权威的事情。事实上也确乎如此,高允权十分清楚,高家之所以能够被中原的皇帝所认定,并不是因为高家的实力有多么强悍,而是因为李彬的存在始终令汴梁方面感到放心。控制汴梁的军阀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控制汴梁的文官集团却是雷打不动,在这种诸侯纷争的乱世,文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