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风险。长期高盐饮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损害心血管系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二)高糖食物
糖果、巧克力、蛋糕、甜饮料(如可乐、雪碧、奶茶等)等高糖食物含有大量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可迅速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血糖的大幅波动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相应变化,长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糖尿病又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此外,高糖食物中的添加糖多为“空热量”,几乎不含其他营养成分,过量摄入会导致能量过剩,进而引发肥胖,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高脂肪食物
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脑、牛肚等)、油炸食品(如炸鸡、炸薯条、油条等)、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等)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饱和脂肪可升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LDL - C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质成分,其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胆固醇摄入过多也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进一步损害心血管健康。
(四)刺激性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不适,如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对于心跳骤停救治后的患者,其胃肠道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此外,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可能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心脏功能的稳定恢复。
(五)酒精
无论是白酒、啤酒还是葡萄酒,酒精都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饮酒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升高。同时,酒精可直接刺激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增加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酒精还会干扰药物代谢,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四、饮食原则与策略
(一)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活动水平以及康复阶段等因素,计算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合理分配到三餐及加餐中,避免热量摄入过多或过少。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