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建议还是挺好的,所以我已安排学中的训导、教习去寻到好些可用之人!就等着大人拔冗一见呢!”
白教谕所认可的建议归根究底是今日不曾出席的杨先生所出。
是在县中良家寻上几个十二至十六的聪慧少女送到公主身边伴驾充当了在新阳临时向导与近侍。
普通人家的女孩若得近帝女,不说会否得了青眼被公主带回洛京,就算是留在新阳也自依着被挑选出来的身份得了乡绅贤达的认可寻到更好的人家。
而对负责地方教化的白教谕来说,虽然政绩看得是男儿科考,但是地方上能有钟灵毓秀的女儿家得了公主看重,也算得上是一件美谈。
“白教谕可是听杨先生提及了公主喜文好诗,时常提携俊才,近年来更好邀了聪慧可人的名门闺秀做了公主府的座上宾?”
崔青源看着捋须颌首的白教谕,从容地否决道:“所以说此议不可!”
白教谕的手停在了须上,脸上微露了些不愉。
县令雷述也疑惑地看向了崔青源。
虽则他对杨师爷颇有微词,但老实说,心里觉着杨师爷这个主意并不算差。
“大人!”,崔青源对着雷述笑道:“有些事只听传闻,不明究里,总归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
吊胃口似的轻啜口茶,崔青源才刻意压低声,神神秘秘地道:“公主近年好宴闺秀,只因她膝下独子扈国公年已十六正欲择淑媛配之。”
雷知县立即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
雷述的父亲官放外任,他留在故里攻读,但科考时住在京中伯父家中多少也恶补过些京中贵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