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饥荒也时有发生。”
\n
\n
“但在杂交水稻诞生后,以及其他农作物也接着因科学研究而提高产量,中国的粮食问题遂得到解决,百姓再无饥荒之忧。”
\n
\n
“甚至还能将多出的粮食返销往海外,解决一些落后国家的饥荒问题。”
\n
\n
朱元璋、朱标等又双叒一次震惊了。
\n
\n
大儒去研究如何种田、提高农作物产量?
\n
\n
若非刘宽说,他们都不敢想这种事——在此时,大儒都是饱学之士,每日不是辩经讲学,便是畅谈国家大政。
\n
\n
即便有种田者,那也是用来陶冶情操的,体现耕读传家的格调。
\n
\n
至于说埋首田间十数年,只为钻研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似乎从未有过。
\n
\n
“好!”回过神后,朱元璋忍不住激动地鼓了下手掌,“此等贤人才是称得上真正的大儒!”
\n
\n
“比那些整天暗地里对咱指手画脚,说这不仁,那不合礼的腐儒强多了!”
\n
\n
“可惜此人不是生在我大明,若在大明,咱必封他为圣哲!”
\n
\n
朱标亦有感慨:此前他觉得老师宋濂乃是一等一的大儒。
\n
\n
但得知后世那位贤人之事,他却觉得,即便是他的老师宋濂,与之相比也差了一大截。
\n
\n
宋濂儒学水平虽高,却也没法让粮食亩产上千斤,没办法解决十万万人口的粮食问题。
\n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