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婆子一脸正色,摇头拒绝道:”要是从咱乡里带出来的,大家知根知底,那绝对没问题。但这荒郊野岭的,随随便便找个不认识的,谁知道她会怎么害了孩子。再多只眼睛盯着都不够用。况且咱们一行是要走去蜀郡,人家愿不愿意随我们离乡背井的,这也是问题。”
\n
\n
”老嬷嬷,这可怎么办才好?”才准备吩咐人的苏涣,经提醒,也知道这个人选得十分慎重,不是什么人都适合的。
\n
\n
假如自己一穷二白的,只帮孩子求一口吃的应应急,没多少人会拒绝。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n
\n
但假如是大户人家求上门,谁知道会不会求到一个孙二娘,来个劫富济贫,里应外合的。
\n
\n
就算自己带出来的家丁是有真本事的,但孩子在人家手上,那也是各种掣肘。自己的行程更是耽误不得的,没空闲和这些人扯皮。
\n
\n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这种时候找个外人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n
\n
在这事上没经验的苏家老爷,也只能把希望放在眼前老家人身上。孙嬷嬷没花多少时间,就想好了对策,说道:
\n
\n
”老爷,我先去吩咐人熬粥。把米熬得稀烂,用粥水来喂小姐,顶个一阵。再为夫人准备发奶的药,这些药材我之前都有准备。也不劳车队停下,在那辆小灶车上就能处理好的。”
\n
\n
大队人马的三餐,当然是由沿途的脚店准备,要不就是随身的干粮。要是在野外,就临时搭个简单的灶台开伙。
\n
\n
但考虑到队伍里有苏家夫人这种坐月子的,还有个刚出生的小姑奶奶,时不时需要点吃食或用热水的。为了不延误行程,马车队中特地布置了一辆车,上头有个不熄火的小火炉,有专人看管。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