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印刷术的改良让书籍的制造成本变得很低。”</P>
\n
\n
“但并不代表书籍的价格便宜,以北宋的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一本书需要一千文左右,这相当于现在大概四百多块钱。”</P>
\n
\n
“而当时的百姓一天劳作只能获得一百文不到,甚至更少。”</P>
\n
\n
“启蒙类书籍的要的钱只会更多不会少。”</P>
\n
\n
“对于方仲永这类底层人民的孩子来说,想要读书识字,很难,难于上青天,甚至可以说,一户家庭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得花起码三代人的家财。”</P>
\n
\n
“甚至有一个村子的人供一个读书的事情。”</P>
\n
\n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方仲永的父亲是供不起方仲永读书的。”</P>
\n
\n
李时光一口气将这篇文章的社会背景给交待了出来。</P>
\n
\n
下面的同学们听的很认真。</P>
\n
\n
方白跟秦梦也听的挺认真,其实这个故事早在之前,方白就跟李时光讨论过,为什么语文考试很多文章都要联系时代背景。</P>
\n
\n
因为时代背景就代表了社会环境,国破和战争必然代表了悲情,写景不一定写景,有可能用景抒情,用美景抒发哀情……</P>
\n
\n
“那他父亲带着他四处作诗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钱?”</P>
\n
\n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