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此书对古代之贡献如此之大,真乃无价之宝。”
\n
\n
先生点头,继续说道:“然,此书之意义不止于此。书中更有对人性、品德、天赋之思考,此乃人类智慧之精华。古之贤君,以书中之道治国,使国家昌盛;古之学者,钻研其中,开宗立派,启迪后人。它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华夏文明前行之道路。”
\n
\n
随着先生的讲述,学子们对《文曲摘古》的敬意愈发深厚。刘俊问道:“先生,那我们与这本书又有何使命?”
\n
\n
先生神色凝重:“吾等生于当世,肩负传承与发扬之重任。此前关于天赋之辩,实则是为了让汝等明白如何正确运用自身之能,更好地理解此书所蕴含之智慧。如今,是时候将书中最后之奥秘揭示,让其融入汝等之灵魂,再传于后世。”
\n
\n
先生翻到书中最后几页,那是一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图谱与文字。“此乃《文曲摘古》之核心,谓之‘智慧归元’。它讲述了万物相生相克,智慧循环之理。世间万物皆有其灵,皆有其智慧,而人类之智慧在于能融汇万物之智,为己所用,再回馈于天地。”
\n
\n
学子们仔细聆听,努力理解着这深奥的道理。李雪皱眉道:“先生,这‘智慧归元’太过玄妙,我们该如何领悟?”
\n
\n
先生指着图谱说道:“观此图谱,如天之星辰运行,有其规律。人亦如此,当顺应自然,以品德为基,以勤奋为径,以天赋为引。如书中所记之古代贤能,孔子周游列国,以仁爱之心传学,其智慧源于对人性之洞察,对天地之道的感悟,此乃融汇之妙。又如鲁班,以天赋之巧思,结合万物之形,创造诸多精妙器具,此为智慧之实践。”
\n
\n
赵宇似有所悟:“先生,那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将自身智慧与世间万物相连?”
\n
\n
“正是。汝等当以自身之智慧,为社会谋福祉,为天地增光彩。天赋高者,不可恃才傲物,当以谦逊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