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学子李雪问道:“先生,为何说毫无底线的仁慈是愚蠢的?”
\n
\n
先生道:“毫无底线之仁慈,使恶人不知其恶,以为恶行可恕。如此,恶人不仅不会感恩,反会更加嚣张,以为吾等可欺。且此仁慈或害及无辜之人,破坏社会之公正。”
\n
\n
学子赵宇道:“那吾等如何分辨恶人与常人?”
\n
\n
先生道:“观其行,察其言。恶人之行多损人利己,不顾他人感受;其言或虚伪狡诈,只为一己之私。然常人虽有过,却能知错能改,心存善念。”
\n
\n
学子孙悦道:“先生,若吾等误以恶人为常人,以仁慈待之,后发现其恶,又当如何?”
\n
\n
先生道:“此时当及时止损,不可再以仁慈误之。应调整态度,依其恶之程度,采取相应之法。”
\n
\n
学子周阳道:“吾觉得对待恶人,既要坚定立场,又不可失了人道。”
\n
\n
先生点头道:“善。人道乃人类社会之道德规范,不可因恶人而弃之。然对恶人之道,当有别于常人。在坚守公正的同时,亦要体现人道之关怀,但不可过度仁慈。”
\n
\n
先生又道:“古之贤者,对待恶人亦有其法。如孔子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以公正之心对待恶人之怨,以善德回报善人之德。此乃处世之智慧。”
\n
\n
学子们纷纷点头,陷入沉思。他们开始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恶人恶事,思考着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
\n
\n
先生见学子们若有所思,便继续说道:“吾等生活于世,难免遇恶人。然不可因恶而惧,亦不可因恶而失了本心。当以智慧分辨善恶,以恰当之法处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