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对这部伟大作品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文化的颂扬。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缺货”的提示,库存的迅速清空,让无数渴望一睹其风采的读者倍感遗憾。
\n
\n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亚马逊的图书频道经理迅速行动起来,他拨通了华夏古籍出版社的电话,急切地表达了订购50万本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出版社——古腾堡出版社,它的名字源自那位改变了世界印刷史的巨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古腾堡的《古腾堡圣经》不仅是欧洲印刷史上的第一缕曙光,更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里程碑。而今,这座出版社再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不过,这次的风向标却指向了遥远的东方——华夏。
\n
\n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古腾堡出版社的每一个角落,员工们结束了短暂的假期,带着对新年的憧憬回到了工作岗位。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封来自老板汉斯的邮件,邮件中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n
\n
“亲爱的同事们,”汉斯的邮件开头充满了激情,“我宣布,我们将开启一项前所未有的项目——‘古腾堡·华夏经典丛书’。作为我们的首秀,我们将选择华夏文学中的瑰宝《红楼梦》进行再版。但这次,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复制,而是要让这本书以全新的面貌,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绽放光彩。”
\n
\n
邮件在办公室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质疑:“复制华夏的图书,这岂不是自降身份?”也有人担忧:“这样的做法,是否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但汉斯却以他一贯的坚定回应:“朋友们,别忘了,我们的辉煌正是建立在不断学习和创新之上。古腾堡出版社之所以能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我们敢于吸收世界的精华,为己所用。现在,是时候再次展现我们的勇气与智慧了!”
\n
\n
于是,一场关于《红楼梦》的“欧洲再造”计划悄然启动。各大出版社纷纷效仿古腾堡,他们不仅将“天堂岛版”的《红楼梦》逐页扫描,还加入了英文注释,重新设计了封面,甚至融入了各自出版社的独特风格。一时间,《红楼梦》的欧洲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古腾堡版”到“巴黎版”,再到“牛津版”、“剑桥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