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却带给了人们战胜北军光复中原的希望。也让前秦认识到:晋军之威武雄壮,并不在己之下;晋军之赫赫军威,同样能摧枯拉朽。
那年金戈铁马,两军再次碰撞之际,才有了“草木皆兵”的故事流传。
那个向桓温发表了一番见解和牢骚的王猛,并没有和桓温同进退、共荣辱,在桓温兵败撤退之际,王猛选择了留下,等待着寻找一位真正属于他的主人,演绎一段丝毫不次于桓温的传奇故事。属于君王的谋士,并不愿做将军的幕僚。我们后话再说。
在桓温带回来的平民当中,有一老妇曾是刘琨婢女,一见桓温便潸然泪下:“公甚似刘司空。”这让一向以刘琨自喻的桓温大喜过望,忙整冠以问。老妇答道:“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桓温大为失望,为此不高兴好多天。
或许,桓温的北伐若是成功,老妇人的话便不会那般刻薄了。当年那时,刘琨并没有今日此时桓温的实力。
桓温的第二次北伐因羌族叛将姚襄而起。
其实,姚襄心里很委屈,虽然以前是后赵将领,但后赵灭亡之后便随父亲姚弋仲归降了东晋,忠心事主,并无二心,在姚弋仲去世之后即率部南归,为东晋戍守一方。殷浩北伐期间,姚襄是作为先锋领军出征的,率先接敌,第一个抛头颅、洒热血,胜则全军跟进,共同摘取胜利果实;败则断后阻击,用鲜血和生命为他人铺平回家的路。姚襄无怨无悔。
作为北伐军主帅的大名士殷浩并不信任姚襄,一直以来做事都很讲究的殷浩对其一点儿都不讲究,不仅派军队袭击姚襄,还多次派刺客对其实施刺杀,但刺杀失败之后依然让姚襄做自己的前锋将军,古怪至极,个中隐情就不得而知了。据说后来有刺客对殷浩的做法实在看不下去,到了姚襄军营后就把殷浩派其前来执行刺杀任务的事告诉了姚襄,姚襄盛情款待刺客,待之如故友。
……羌人姚襄,何其坦荡,名士殷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