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宝在突然出现的晋军手里,即使他们是“自己人”。神州陆沉已经很多年了,谁不是谁的匆匆过客?
对于桓温停止进军的原因,其实还有这样一种解释:
其一,长安城的守军并不是孤军,游离在城外的苻苌、苻雄的败军加上雷弱儿的三万精兵,军队数量并不比晋军少,甚至在晋军之上。守军极有可能是苻健的诱饵,作为统帅,桓温必须考虑久攻不下时被城外秦军腹背袭击的情况。
其二,即使能够迅速攻克长安,在当时形势下,也有可能导致北伐军在攻克长安后被周边秦军包围的形势,造成困守孤城的局面。要知道,在长安城外伺机而动的秦军实力并不比晋军弱小。
其三,桓温在等待另一支北伐军的到来,此刻,司马勋正从子午谷奔袭长安,桓温在等待两面夹击情况的出现,然后双方合兵一处,围困长安,进而切断长安守军粮草,逼其出战。这样要比桓温孤军奋战更有把握些。
可惜,北伐军进攻步伐的停止,给前秦创造了布局反击的时间。在双方对峙期间,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司马勋虽攻破陈仓,但在子午谷被主动出击的苻雄击败,致使桓温两面夹击的战略企图破产。随后,苻雄军携胜利之势,在白鹿原再败桓温,北伐军损失达上万人,桓温军士气受挫。坚守长安的苻健在固守之余,实行坚壁清野政策,麦熟之际,派遣部队抢先收割长安附近麦子,致使桓温就食于敌计划落空,北伐军粮草不继,陷入缺粮困境。
354年六月,先机尽失的桓温携关中三千余家南归。前秦军乘胜追击,屡败晋军,至潼关时晋军伤亡以万计。桓温退兵之后,负责策应的司马勋退回汉中,前凉王擢退回略阳。
在抵抗前秦追兵的战斗中,北伐军射伤前秦太子苻苌,不久,苻苌即因箭伤发作而死,这也算是桓温的意外收获。
第一次北伐至此结束。
桓温先胜后败,损失战士以万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