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首先,原籍产业以贾氏祭田为基础,祭田本为原籍族人用以祭祀祖坟并祠堂所设。然贾氏族人之中最为富有的荣宁亲派八房进京,原籍所余十二房族人则较为清贫。对了那祭田之类附属产业,并无多少重视。自贾珠接管了原籍祭田之后,方专门雇人耕耘经营。除却每年用于祭祀的钱粮,其余产品皆送入城中销售盈利,盈利所得,则作为原籍的财产,用作原籍产业的扩建。正是因了这等缘故,彼时贾珠方从煦玉那里索了吟诗,将自己对于原籍产业的经营理念尽数授予吟诗,命其做了原籍的经营管理之人。
原籍产业本为族人的福利所设,亦为替京中诸人留下后路。贾珠规定,欲从原籍产业之中受益的族人,必须对原籍产业有所贡献。富有的族人可采用入股的方式,作为股东,雇人耕种土地抑或经营店铺,获得原籍收益的分红。清贫的族人,则有两条路选:其一,作为劳动者,男耕女织,每年上缴一定份额的粮食布匹,剩余归于自己;其二,作为经营者,料理原籍生意,获得一定比例的经营所得。如此自可避免族中子弟坐吃山空、不劳而获的恶习。至今为止,原籍的产业除却土地,便是商号。商号除却出租之外,便是原籍族人自己经营,遂不少原籍子弟亦入行从商。
此外,贾珠待祭田的产业具有一定规模之后,方命吟诗从中拨出款项,在原籍修建家塾。贾珠规定,族中子弟入塾读书,可获得“免税”的优待;若是成绩名列前茅,更可每月得了银钱的奖赏;若是取试入学,其家可一生享受奖赏补贴。那昔年考中进士的贾玑与周光祖,正是最先享受此优待的原籍族人。
此番待荣宁二房遣发回籍后,亦需遵循原籍规定。贾政王夫人二人上了年纪,贾珠出了银子替二人入股,方免其劳作。贾宝玉自将二人送回原籍安顿妥当之后,方又同甄宝玉一道外出游历,此番只怕再难归来。贾环则为贾珠迫使入塾习学,数年过后,好歹勉力入学,做了生员。至于宁府一族,贾敬因年迈多病,未待回到金陵,便于途中病殁,贾珍贾蓉父子扶灵回乡,守丧安葬。待丧期过后,父子二人出钱开设商号,做了商人。
此番贾珠闻罢钦思汇报的原籍诸事,心下着实欣慰,只道是虽说荣宁二房诸人落败,好歹原籍尚有落脚之处,其后更有诸多贾氏旁系族人,以期通过科场取试,步入仕途。那贾氏一族的空架子既塌,倒也洗去眼前浮华并了徒有其表,免了不必要的虚华排场。族人自此从头来过,以待东山再起之日。
?
☆、第八十五回 不破不立凤凰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