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是第一次出了府兵制。这是东国军事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宇文泰、府兵制的特点是:由朝廷挑选身强力壮的民众充当府兵,免除他们的赋税负担。农闲时间进行军事训练,府兵1人所用马匹粮食武器,由6家供给。共设百府,每府设一郎将,分属24军统率。宇文泰仿周典置六军,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统之,分属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大将军凡十二人,每一大将军统二府,一柱国统二大将军,凡柱国六员,复加持节都督以统之。十六年籍民之有才力者,为府兵。“只是这里讲的府兵制并未兵农合一,而是专一的职业士兵,在和军田制结合后,兵农合一才真正开始。这就是著名的八柱国,关陇集团的雏形。隋唐两朝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
隋唐两朝都是府兵制,后来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府兵制就难以维系了。只有士兵能分到田,才能达到兵农一体的效果。安史之乱爆发就是由于土地集中,均田制被破坏,兵制也就无法推行。另一方面,节度使拥兵自重,放弃府兵制采用募兵制。于是,200多年的府兵制就此破产,最终还是被募兵制所代替了。到唐朝灭亡的时候,军队的战斗力很强。到了宋朝,国家体制大逆转,两宋重文抑武,国家实施将募兵制,放弃府兵制。兵种分为四等,禁军,厢军,乡兵,蕃兵。禁军是国家精锐部队,厢军,乡兵,蕃兵是预备役。两宋征兵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防止造反,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谁都可以当兵,不要素质,只要数量,所以造成两宋军队战斗力不高。这就说明了北宋的募兵制是畸形的,宋朝军队不仅战斗力不高,而且增加了财政负担。
宋朝的军事指挥体系第一次出现文官掌军的局面,国家的军权一分为二,设置了两个机构,一个是枢密院,一个是三衙。枢密院是最高军事决策机关,负责军事政令、调动军队、招募军队、后勤供应、军事训练等军国大事。他的长官是正副枢密史,其地位与宰相相当。枢密长官虽然负责军事,但一般由文职人员担任,枢密院只有发兵之权,却无统兵之权。三衙的职能是统帅天下禁军。三衙之间又互不统属,三衙只有领兵权,却没有调兵权。而且枢密院和三衙都是文职官员担任,武将彻底没有了。也正是这种“畸形”的募兵制度使得宋朝军事体系冗杂,作战效率低下,使得宋朝“积贫积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