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当然,语文知识中字的写法、字的读音、字的含义必须耳熟能详,了然于胸。先哲苏格拉底说:“知识由于记忆而来。”因为,汉字的使用在于搭配,由字而词,由词而句,由句而文,任何好的文章都是由单个汉字组合而成。如想写出好的作文,进而写出好的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书。古人说:“好读书者文自来。”还有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自古到今,求知之路从无终南捷径,要想有深厚的学问,全凭自身的努力。俗话说:“读书之乐无窍门,不在聪明只在勤。”据传,李少白年少求学时,偶见一老者在磨铁棒,便上前问原因,老者很自信的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因此深受启迪,发奋求学。书中所蕴含的都是前辈所得的经验,能鉴往而知来。读书,庄子喻之为:“是从死人口中挖珠玉。”学校固然能教学生如何作文,但却教不出作家来,因为文学代表的是良好的修养,代表着生活的积累,是从深邃的沉思中迸发出的一束璀璨的火花。作者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感悟去重现生活的某个片段。他特别信服语文老师,老师讲过的许多话哲理深广而又隽永盎然,他都一直铭记在心,有些话,他甚至奉为圭臬,记在笔记本上。
语文老师见倪潇儒作文功底扎实,颖悟敏捷,往往即参便透其微,再加之好学好问好看书,是一块“良马见鞭影而驰”的好料子,因而对他心传口授,着力加以指点培养。每次都把倪潇儒的作文带回宿舍,细细批阅,循循讲解,因而满篇都是红杠杠和圈圈点点。倪潇儒因此成了老师家的常客,聆听老师的教诲也最多。文章自古就有“文无定法”这一说,这是针对那些功底坚实,涵养深厚的人而言的。对于那些初学浅涉的人来说,毕竟还得依循一定的章法和规律才成。所谓初学即为模仿,每当看到那些优美的文章,心底就会油然生出一种钦佩,佩服那位作家的才华和深邃,立志将来也要写出这般的华章来。老师对他说:“知识哪里来?是从细察、静听、详问中来。《易经》中说:“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还有那《神童诗》中也说:“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知识要通过不停的学习才能积累,要通过不断的探讨才能明白。要勤于学,敏于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得到学问则要靠心,所以才叫心得。”
老师还对他说:“小说绝不是什么闲书。小说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看一部两部受益不大,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