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青水秀的江南东部,在神奇的北纬三十度纬线之侧,当你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伫立遥望,远远地便可看见,在那片广袤富饶的原野上,耸立着一座城廓逶迤,景色旖旎的古城。古城之南,便是那条青山夹岸、潮涌奇绝、曲折湍急的大江。宋朝诗人赞美它为:“一川如画。”一条潇然大河,闪烁着远古文明的光辉、融汇着灿烂的多元文化、篆刻着岁月的沧海桑田,从那遥远的北方,一直往南,缓缓愔愔地朝着古城流淌而来,直达城的最南端才豁然入江,继而捩转向东,奔向那烟波浩瀚的大海。有古诗谓之:“千里大江水似倾,东连大海若雷鸣。”
这条从远古文明中孕育而来的大河,像一位襟怀若谷的母亲,将依偎着它的众多支流细川拥抱入怀。从古往今,那润物无声的水便一直昼夜不息,普润滋养着古城,同时又日夜不停,濯涤着一切尘埃污垢,使这座古城更加秀美盎然。“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认为最高的美德就是像水那样:“利泽万物而不争,包容污秽而不愠。”后来又有古人用诗来赞美水的品行:“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在古城的西北方有一条河宽水深的支流,名叫:兴义河。兴义河东连那条有着“黄金水道”美誉的千年大河,沿河西去十数里便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河网湿地。在河的左岸东首有一条古老的小巷,祖居在此的老辈们在纳凉聊天时,每每都要提起它的旧闻轶事来。
小巷不宽,一根长长的竹杆即可横贯南北,然足够两辆板车交会。如今小巷的“巷民”大多用这根过街竹杆晾衣晒被,这俨然已成他们最大的优越感。小巷很长,但却修得直撅撅地犹如一条直线,要是你的眼力足够好那首尾便可相望。据老辈们讲,小巷是由一位年高德劭的乡绅募资修建,当时很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小巷之所以修得笔直如线,之中隐喻着一个最浅近的道理,不管贸易经商,还是为人处世都应坦荡磊落才是。
小巷的路面由清一色的石板铺砌而成,两边多为二层木质楼房。楼下大多是米行鱼档,一通到底的铺面排门显得又高又气派。楼上则多为茶楼酒肆,其间也不乏客栈的名号。临街的那一面是挑出街面足有米余的连廊,装帧着雕栏画牗,颇是精美,推窗凭栏,那街景便可一览无余。靠近小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