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
在这场激烈的政治博弈中,丘吉尔虽然得到了美利坚的支持,但他在英国国内早已民心尽失。面对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英国已经没有了丘吉尔政治生活的土壤,他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英国本土。在美利坚军舰的接应下,丘吉尔狼狈地逃到了加拿大,试图在这片新大陆上继续与杜鲁门合作,延续他那不切实际的疯狂计划。
\n
\n
丘吉尔的离去,并没有让英国的困境得到丝毫缓解。相反,英国陷入了短暂的权力真空与混乱之中。新女王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她深知英国此刻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必须尽快稳定局势,寻求出路。
\n
\n
在英国国内,不同的政治势力开始重新洗牌与角逐。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与大明王朝和德国进行和谈,他们深知,继续对抗下去只会让英国遭受灭顶之灾。以资深议员詹姆斯·汤普森为首的一派,四处奔走游说,试图说服各方势力,共同推动和平进程。他们指出,英国已经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若再卷入与德明两国的冲突,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也有部分势力受到美国的蛊惑与影响,依旧主张强硬对抗,这使得英国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以极端民族主义者亨利·布莱克为代表的势力,在暗中接受美国的资助,煽动民众的情绪,鼓吹所谓的“英国荣耀”,试图让英国继续充当美国的马前卒。
\n
\n
而在国际舞台上,各国对英国的局势密切关注。大明王朝和德国虽然对丘吉尔的离去表示关注,但他们的军事部署并未放松。他们深知,只要美国和丘吉尔的残余势力仍在试图挑起战争,就不能掉以轻心。大明王朝的皇帝朱由检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强调要时刻警惕英国局势的变化,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德国元首希特勒也向军队下达指令,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其他国家也纷纷呼吁英国能够理智地做出选择,避免战争的进一步扩大,让世界陷入更深的灾难之中。法国发表声明,希望英国能够以和平为重,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苏联虽已解体,但部分加盟共和国也表达了对英国局势的担忧,期望各方保持克制。
\n
\n
在加拿大,丘吉尔与杜鲁门会面后,两人密谋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