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
孩子们则是被张诚带到一间屋子里,地中间有一堆已经准备好的软泥,小孩子们每个座位前有一套泥模,软泥塞进泥模一压,在泥模的两个孔洞中插入芦苇管,两根芦苇管相撞的时候,摇动一下苇管,让空腔更大一些。然后抽出苇管,打开泥膜,把做好的鸟儿放在眼前的一个长条木板上。木板排满以后,就抬到院中的凉棚中阴干。
\n
\n
成型工艺是核心秘诀,但是相信这些孩子们并不会看出其中端倪,也就没有办法泄露其中的秘密。至于彩绘,那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人工,并不存在任何秘诀。
\n
\n
小孩子们对捏泥巴却没有任何抗拒。一些孩子把自己浑身弄得像泥猴一样,也有孩子很谨慎的不让泥巴弄到自己衣服上。但是显然大家很开心。只是随着这些工作不停的重复,孩子们渐渐开始疲倦。
\n
\n
“我的第一批工人,居然是童工,”张诚一边在孩子们中间翻模子,一边嘟囔着。
\n
\n
童工的工作不见得就是沉重负担损害身体的,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损害的是孩子们的心灵。过早的进入一个机械化生产的时代,就容易被机器异化,从此不再是自由自在的儿童。
\n
\n
更何况,虽然说这些孩子翻制10个泥叫儿,就给1个钱。但是这些钱最后一定会被他们的父母收走,和那些妇人不同,妇人们还会有因为每天多赚几个钱所得到的满足和快乐,这些孩子将不会从这种报酬中得到任何满足。
\n
\n
烧陶工艺当然需要技术,不过其中的技术也不是张家母子掌握的,只能摸索着来。烧窑的活儿额外交给外面的男丁们来负责就行了。
\n
\n
一番计算下来,张诚估计了一下,连柴草带工费,占总售价的不到2成。自己母子大概能有8成左右的净利,这生意美得很。
\n
\n
这个全村最冷清的小院子,一下子就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