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无视周遭投来的视线,直道:“臣以为,和谈不顺,我大宣应当对北黎朝廷施加压力,而不是将这份压力全压到靖宁公主身上。”
“公主身处异国他乡,历经两次政变,多次虎口脱险,借助合东部族的力量才得以保全自身。哪怕如今身为太后,必然也受到重重掣肘,何以认为她就能全权决定和谈事宜?”
“再回看公主和亲之后,以一身阻止了两国之间爆发更大的战争,全力斡旋扶持幼君上位,所做所为无不利于我大宣,更不应该被无端质疑。”
位列武班之前的忠义侯亦出言道:“陛下,臣附议。”
“靖宁公主有功于我大宣社稷,我们该相信她才对。此等关头,与其无端猜测她,不如与她内外合力,想办法尽快签订和约。”
老实说,以他对北黎的了解,近年冰雪,拿出这些比较艰难,
明德帝面无表情地看了半晌,一挥手,“款项半点不能少,诸卿若有办法令北黎人就范,可畅所欲言。”
这就是认可两人所奏。百官遂止住前言,就如何对北黎施压另起议论。
崇和殿重新热闹起来,没有贺今行的事了,他便退回自己的位次。路过几名先前开过口的朝官,目光显然对他不满。众议之中,更不乏夹杂着含沙射影针对他的话语。
然而在他看来,这一时的口舌之争,毫无意义,完全没有争论的必要。是以他一概不回应,立在原地不动如钟。
他的老师张厌深曾经说,朝会,就是把已经决定的事情拿出来宣布一遍,再把一时无法解决的事情拿出来吵吵,吵到双方都厌烦了,朝会就能结束了。想体验上朝的感觉,起早去玉华桥逛一圈禽鸟市场即可。
如今亲历一遍,确知老师形容精妙。
顺喜宣告退朝的时候,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