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别,也是这个道理。好比平静湖面映出天空与飞鸟,两人观湖,一人见天空,一人见飞鸟,实则所见皆为同一静湖。
\n
\n
我问上师:道理虽懂,但我难以不做分别,要放下对身体、孩子、房子等事物的执着,该如何修行?
\n
\n
上师回答:道学有言,“道”当用当有,不能为贪,你随顺自然,就能放下,那是因为,把一切放不下的六亲挂碍交于道,就没有恐惧。至于死亡等妄见的恐惧,佛道妙心本无生灭,生死之相不过是众生执着虚幻识境,形成种种我相。众生本具佛心道妙,何来生死轮回呢?一切皆为一佛本妙之体,众生妄加分别,才有了不同身形与世事。今生若能念念修佛,念佛,觉醒的愿心便会坚固,当下即能安住佛地,也就是自己的平等心地,乘愿就能妙入自己本心,即为佛子而住世间,亦能随佛于三世流转,不堕苦轮。若不闻佛法,执着业识妄念,便会在六道中轮回,沦为畜生、饿鬼等道。
\n
\n
妙成龙轻轻合上泛黄的经卷,指尖还残留着古朴的墨香:\\"原来身心二空不是强行舍弃,倒像是松开攥紧流沙的手,让它漏尽。这忍辱术就是观察它漏尽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谈何容易呀,前日被同窗言语冒犯,我整夜都辗转难眠...\\"
\n
\n
盛施圆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忽然轻笑出声:\\"你看那竹子,狂风来时弯腰伏低,风过又挺直腰杆。忍辱不是逆来顺受,倒像竹子顺应风势——若心中明白如镜,则嗔火自熄,何须强忍?\\"
\n
\n
魏子涵将茶盏搁在石桌上,泛起的涟漪映出三人身影:\\"但上师说'于身见,见身即觉明',这'觉明'二字才是关键。就像茶水煮开时的热气,若能当下觉知升起的嗔念,不就如同看着热气消散在空气中?\\"
\n
\n
妙成龙突然起身,在沙地上画出同心圆:\\"我懂了!所谓'空空大千见中圆',就像这层层涟漪,看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