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神色淡定,不卑不亢地说道:“依我看来,要夺取荆州,简直易如反掌。以荆州的地势和兵力部署,只需略施小计,便可拿下。只需在荆州的要害之处设下伏兵,再断其粮草供应,荆州唾手可得。只是刘豫州乃仁义之主,不忍心抢夺同宗的基业,这才错失良机。他心怀天下百姓,不愿因一己之私而挑起战火,此等仁义之举,岂是常人能及?”
\n
\n
张昭听后,并不甘心就此罢休,又继续发难:“听说先生常常自比管仲、乐毅。然而,刘豫州在未得到先生辅佐之前,尚能纵横天下;可一得先生相助,却一败再败,甚至到了无地容身的境地。先生真的能比得上管仲、乐毅吗?”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试图贬低诸葛亮的才能。
\n
\n
诸葛亮听后,不禁轻笑一声,缓缓说道:“刘豫州当日兵不满千,将领也仅有关、张、赵云三人。新野不过是一座小城,粮少人稀,物资匮乏。然而,在博望坡一场大火,烧得夏侯惇、曹仁心惊胆战,狼狈不堪。我想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再说刘豫州败于曹操,那是因为他不忍心放弃追随他的百姓,甘愿与百姓同生共死,这正是他大仁大义的体现啊。战场上寡不敌众,胜败本就是兵家常事。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于项羽之手,却能在垓下一战成功,成就帝业,这难道不是因为韩信的智谋发挥了关键作用吗?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是对国家大计、社稷安危的长远考量,要有自己的主见。可不像那些只会浮夸吹嘘的人,空有虚名,欺世盗名;平日里坐而论道、高谈阔论时,无人能及,可一旦临敌应变,却百无一能,实在是为天下人所耻笑啊!” 这一番有理有据、言辞犀利的话语,说得张昭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n
\n
这时,座上忽然有一人大声说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将领千员,意图平吞江夏,先生以为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抬眼望去,见说话之人是虞翻,便神色镇定地回答道:“曹操收编的不过是袁绍、刘表的乌合之众,虽号称百万,实则军心不齐,内部矛盾重重,不足为惧!袁绍旧部与刘表降军本就心怀异志,曹操难以真正将他们整合。”
\n
\n
虞翻听后,冷笑一声,满脸不屑地说道:“刘豫州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只能区区求救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