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批番薯数量挺大的,你真的全都想要了吗?”他的表情充满了困惑。
“对,小伙子,我确实全都要了,没听错的话,请问你还有没有更多的这种番薯呢?我们可以换个地方详谈。”中年男子再次认真地问道。
何雨柱注意到这个男子的眼里闪烁着强烈的兴趣。
“好吧,先给这些番薯称一下重。”何雨柱说道,并向王老根借称。
这一刻,何雨柱忽然意识到自己出门时疏忽了一件事:居然忘记了带秤!
这种情况让王老根也略感愕然。
这年轻人,连称都忘了带,卖起番薯来倒真有一股别样的风格,不愧是年轻的后生啊。
“总计有160斤,你可真是个有力量的小青年。”称完之后,老农夸赞了一句。
接着,两人移步到附近的面条店门口继续交流。
面对着显然受过良好教育的陈文东(中年男子的名字),何雨柱心中猜测着他买这些番薯的真实意图,而非单纯地作为食物消费。
陈文东也没有绕弯子:“小伙子,你这番薯的品种应该不是普通的农村品种吧?因为通常农村的番薯平均下来每颗不过一斤上下,但你这批却接近三斤一颗。”
“这红薯若不是改良过的品种,我断然不会相信。作为京华大学农学院的一名教授,我对农业有一定的研究,我想问问,你的红薯是向谁购得的?”
“只要你愿意引荐此人,我可以给你一百万。”
“一百万?!”
何雨柱听到这个数目,一时之间呆住了,对方如此豪爽让他颇感惊讶。尤其当他得知对方竟是京华大学农学院的教授时,心里已然明了几分。
在民国时代,一名京华大学的教授每月工资约为一百六十万,换算成当时的银元大约是一百六十块。1949年9月前,京华大学、华清大学和华北大学的农学院合并成为京华农业大学。能在京华大学出任农业教授,陈文东无疑非同寻常。
“既然如此,要是你愿意帮我牵线认识,我会再提高价码到三百万作为酬劳。”陈文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再次开口,见何雨柱稍显犹豫。
此时,他对见到这位改进红薯品种的人物已经急不可耐,以至于宁愿花费几个月的薪酬只为让何雨柱提供线索。
何雨柱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小小改进竟然会被如此看重。然而,他也迅速意识到,如今每株番薯的产量已从二十斤跃升至三十斤,在未来世界中这无疑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