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利益或者物伤同类的复杂情感,只是单纯的想要声援学长。卫玠几乎是洛阳太学的一个标识,没有他,就不会有如今的洛阳太学,每一个太学生都以能与卫玠同窗为荣,自然不甘卫玠被胡人害到生死未卜,他们要复仇!
卫玠的绑架一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焦点。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藩王们最终也主动请缨,希望能与匈奴一战。
朝廷上少数的主和派,之所以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件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成都王和东海王这两个当时进京的王爷要搞事情。
这两位王爷也确实是准备搞事情,但再多的事情都可以等,不会比卫玠更重要。
好吧,这是对于极个别的王爷来说的。
好比楚王世子,也好比成都王。
至于其他王爷,他们只是被逼无奈,一脸的宝宝心里苦.jpg。
成都王,这位晋武帝的幼子,在朝堂上第一次全无保留的马力全开,针对各个藩王不同的个人特色,逐一击破。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就说动他们;不能的就激将;如果连激将都不行,那他还有一些黑暗面的手段可以用来威胁。
反正结果就是,成都王只仅仅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说服了朝中全部领兵的王爷,先放下成见,共同抗敌。
在朝臣中有人担心朝廷对胡人用兵,会造成洛阳空虚,被“有心人”有机可乘的时候,这些“有心人”们已经主动对晋惠帝上书,表达了渴求与匈奴人一战的血性决心。一个个真的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好像你阻止他们去,就是在阻止他们忠君爱国。
东海王振振有词:“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我们内部虽有分歧,但是在外敌来临时,也会拧成一股麻花,打的那群胡人连亲妈都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