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荀攸忽然厉声喝道:“刘郡守既然是为匡扶汉室而来,那在董贼弃城逃走之后,为何不继续追击,反而停驻于洛阳城中?!”
孙策眉头一皱,似要拍案而起,沈娴偷偷扯了一把他的衣角,不卑不亢道:“说来实在是惭愧,在下所能调动的兵马不过区区五千益州军罢了。前有董贼七万西凉精锐驻守于函谷关,后有吕奉先三千并州铁骑出西门直奔而来,在下能在小路上突袭董贼再全身而退,还仰仗了兄长能够及时带人前来相救,至于击败董贼……实在是力有不逮。”
沈娴三言两语把自己从诸侯会盟的浑水当中摘出来,还旁敲侧击地告了袁绍一状:我倒是想出兵,可大权在袁盟主手中,他下令扎营,谁又敢擅自追击呢?
荀攸闻言,低头冷笑,不知道是在笑沈娴还是在笑袁绍。
“唉……”蔡邕长叹一声:“老夫早就担心这会盟……”
蔡邕话未说完,但所有人已明白了他的意思。沈娴心想看来这大儒就是不一样,她不相信诸侯会盟是因为占了熟知历史的便宜,而蔡邕却能在形势貌似一片大好的时候看出问题所在,当真不简单。
沈娴试探着问:“老师,那您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她这一句,不仅仅是问蔡邕,更是问那些被她救下来的王公大臣们。
“老了,”蔡邕闭上眼睛摇摇头:“日后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老夫打算回乡里隐居,多校勘一些经学典籍。”
“我也是。”卢植莞尔:“老夫做了一辈子的官,几经宦海浮沉,今日忽觉一切皆是虚妄,倒不如潜心著述以遗后人。”
蔡邕与卢植确实年纪大了,可这俩老头都是无价之宝,即使他们不当官而是回家教书去了,恐怕仰慕他们大名的士子们都会源源不断地前来求学。
沈娴心中开始活络起来,如果蔡邕和卢植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