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一次鞑靼的骚扰,在中原人眼中,不过是一个小村庄被焚烧,不值得一提。
在那个村庄的人眼中,就是天塌了的绝望。
在国家利益上,本就没有什么可衡量的。寸土必争,保家卫国,也不是什么数字和文字功夫可以制约的。
在朝中大臣眼中,封蔚此次出征有诸多弊病。在边疆人眼中,能一劳永逸打的鞑靼两三代再无力进犯晖朝边境,就是天大的功绩。
封蔚本来只是因为能见到余柏林很高兴,当听到主动来相迎的黎民百姓一声高过一声的带着哭腔的呼喊声的时候,封蔚雀跃的心沉了下来。
封蔚当即下马,对着被衙役们挡在两旁的黎民百姓抱拳道:“本王,不负皇恩,不负百姓,得胜归来!北疆,再无战事!”
“再无战事!”
“再无战事!!”
百姓们重复着封蔚的话,呼声渐渐被哭声压过。
明明是大军得胜归来的喜悦场面,却是哭声震天。这一次,边疆百姓们,似乎要把之前经历的苦楚都哭出来。
将士们也不由哽咽,一些人也已经泪流满面,甚至忍不住痛哭出声。
就是因为背后有这么多黎民百姓,所以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吃不饱穿不乱更不指望战功能有公平兑现,他们仍旧要奋死杀敌,马革裹尸亦不悔。
朝中文人有许多诗词描写边疆将士的悲哀。他们的笔调是悲哀的,是消极的,似乎那些人死的无辜,死的不值。
实际上,悲哀有,但消极却没有。每一个人即使遭遇了再多不公,在面对鞑靼的时候,仍旧是心中充满仇恨。
若真是心中不甘不愿,又为何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