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都是学识深厚的,平时很少能接触到这么多人,这次错过,就算下次科举也有人,可质量和数目肯定也不如第一次。
第一次的人才那都是大盛这么些年积累下来的人才,才能一口气出现这么多,这第二次恐怕就要差点了。
想到这点,这些打探的学子更加后悔了,转而就是缠着这些去过的学子问东问西,没办法,一手消息听不上,只能听听二手了。再说对方这时候回来,对那些事还记得清楚些,现在问也不容易出错,要是过一阵子,记忆消退,再问效果就差了。
而其他人看他们这样的问,觉得对方是在打探消息,意识到打探消息的好处,也都热情地问了起来,利诱什么的手段都用上了,回来的学子根本招架不住,将探讨过的一些内容都说了出来。
等到避开了这些问话,回来的学子不禁叹气,他清楚这些人询问的原因,只是对方给出的好处实在是拒绝不了,只是这么一来,下一次的科举考试,竞争难度怕是也相当的高。
唯一庆幸的是,若是不能上榜,可只要考试合格,还是有出路,只不过这出路和上榜比要差一些了。
时间飞逝,转眼就是近两年过去了,裴清一直以为裴穆过不了多久可能就要离开京都了,谁知道皇帝居然一直没有让裴穆离开,要不是皇帝给裴穆按照了官职,其他朝臣都要怀疑皇帝是不是对裴穆不放心。
毕竟以裴穆如今的年纪来说,镇守边关是最好的情况,留在京都多少有些浪费了。
别看大盛开国不久,朝中武将众多,可像裴穆这样的武将还是珍稀的,怎么能浪费呢。
裴清一开始没感觉,后来反而看出了一点点情况,皇帝似乎是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裴穆去做,只是现在还没到时机,才让裴穆一直留在京都,等时机一到,裴穆还不知道会被派到哪里。
而随着这两年,海外贸易的利润不断流入,海外的消息不断传回来,裴清怀疑,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