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海外,行动目的不明;二是皇帝终究没能顶住压力,派出了皇室新军,几乎全军出动。
得知皇室出兵的消息,氏族集团一片欢腾。
镇南军吞并赵氏后,又接收了崔氏的大部分产业,陈玉华已然富可敌国。但即便如此,镇南军规模仅两万三千人,可见组建枪炮军队耗费巨大。
而康顺帝早已囊中羞涩,训练出一万五千人新军,恐怕已倾尽内库。
虽说皇室新军装备的燧发枪在性能上比不上镇南军的步枪,可各氏族集团耗费大量钱财,至今都未能成功仿制,足见其造价高昂,陈玉华也绝不可能无偿赠予康顺帝。
因此在氏族集团看来,只要康顺帝的一万多新军深陷西疆战场,其又再无能力再训练新军,便相当于除去了一个心头大患。
至于陈玉华的镇南军,虽让他们倍感头疼,但只要工匠们成功仿制出燧发枪,哪怕只有部分威力,就算是用金山银山和无数性命去堆,也要将镇南军连根铲除。
而那时,他们就会掌控镇南军的枪支弹药制造技术,氏族集团便能摆脱束缚,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将天下纳入囊中。
时光匆匆,人们发现,大将军陈玉华近来频繁前往开发区,甚至时常留宿于此。
而开发区距离“陈家园”,步行不过片刻。
尽管陈玉华并未要求对其行动保密,但镇南军严格的保密纪律,让众人即便好奇,也不会随意打听。
反倒是陈玉华自己,会主动透露行动内容。
他称自己正在研究内燃机。
听闻此事之人,好奇心虽得到些许满足,却又生出新的疑惑——内燃机究竟是什么?
众人只知道这是一种机械,毕竟陈玉华正在做的正是与机械相关的事。
实际上,陈玉华试图研制汽车发动机,但他对这一领域并不精通,仅对坦克发动机的大致结构有所了解。
凭借超群的记忆力,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研究与尝试,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他参照记忆中的手扶拖拉机,成功研制出一台单缸柴油发动机。
尽管对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不甚满意,但以陈玉华目前的能力,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随后,陈玉华将自己所掌握的内燃机知识整理成资料,交给张炉龄。
此后,张炉龄便接过了内燃机研究的重任,致力于研发更为精密的内燃机。
陈玉华明白,以张炉龄的能力,有生之年或许难以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