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国历史系学生“富士山下”发帖: 原来歌词里的“忠魂”不是抽象符号,是真实存在的生命。
\n
\n
主持人递过纸巾,指尖在叶辰腕间轻颤,“听说你为了打磨这首歌,特意去了多个历史遗址?能和我们具体说说吗?”
\n
\n
叶辰接过纸巾却没擦脸,揉成团攥在手心,“第一站是烈士陵园。那天雨很大,我蹲在刻着“陈树湘”的墓碑前,突然明白“埋骨他乡”四个字该怎么唱,不是嚎啕大哭,是喉咙里卡着块冰,明明冻得发抖,却烧得胸腔发疼,后来我又去了纪念馆,在“万人坑”遗址前,有个小女孩问妈妈:“这些叔叔阿姨怎么都躺着呀?”那个瞬间我突然懂了,我们唱“何惜百死报家国”,不是为了宣扬仇恨,是要让孩子们知道,脚下的土地曾浸满鲜血。”
\n
\n
华夏网友“金陵十二钗”发长弹幕: “作为京南人,听到“血泪满眶”时浑身发抖。谢谢这个少年,让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数字。”
\n
\n
主持人注意到叶辰衬衫口袋露出的银色物件,伸手轻触,“这是……?”
\n
\n
叶辰掏出枚布满划痕的子弹壳,在灯光下折射出冷光,“在鸭绿江边捡的,当地老人说,这可能是当年志愿军坑道战留下的。写副歌时总觉得缺口气,直到把这东西攥在手里唱纵横间谁能相抗。”
\n
\n
突然把子弹放在麦克前,麦克里传来子弹弹壳的声音,“这声音像不像军号?为了录这个音效,我在江边吹了整整一夜西北风。”
\n
\n
寒国网友“K历史控”酸溜溜评论: “不过是借历史博眼球。 ”
\n
\n
这条弹幕立刻被华夏留学生“爱丁堡的雪”用航拍视频怼回:“看看鸭绿江上的断桥吧,弹孔比你的键盘更有说服力。”
\n
\n
主持人注意到叶辰手腕内侧的淡疤,开口门道:“这个痕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