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也是如此。
在杨吕的引领下,陆雁冰径直往天宝帝的书房行去。
事实上,在李玄都和秦清的眼中,这位小皇帝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所以秦清接见魏廷的文武百官,李玄都见了儒门的大祭酒、山主,最终派了陆雁冰来见小皇帝。
陆雁冰在事前就询问过李玄都,到底要怎么处置这位末代帝王,是准备让他主动禅位?还是让他死得无声无息?
李玄都的回复是,都不必。
李玄都的想法很简单,新朝廷是否稳定,不在于一个皇帝名号,而是人心所向。如果秦清建立的朝廷能够为天下苍生谋求太平,人人安居乐业,那么休说是一个末代皇帝,便是把大魏的历代皇帝都搬出来,也没什么意义。反之,如果秦清建立的新朝廷倒行逆施,人心尽失,那么就算没有天宝帝,也会有无数的徐家子孙被人推出来,杀不胜杀。
秦清的想法与李玄都并不相同,却也殊途同归。
因为王朝更替总要讲究法统,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禅位,不过秦清不是权臣得位,他一直否认自己是大魏的臣子,这次出兵更是在檄文中明言要推翻大魏朝廷,而非遮遮掩掩的清君侧。换而言之,秦清建立新朝,法统必然不能来自于大魏,而是要往前追溯。
从徐氏皇族的大魏朝廷往前推移,分别是特穆尔皇族的金帐、赵氏皇族的大晋、李氏皇族的大齐,金帐不必多说,第一个排除在外,关键就在于大晋和大齐。
秦清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一直在大晋和大齐之间摇摆不定,大晋太过软弱,名声不好,而且大魏是伐金帐继大晋,从这一点上来说,大魏是继承了大晋的法统,秦清再去继承大晋的法统,便有些不合适了。大齐强则强矣,可难免让人联想到如今的齐州和李家,秦清相信李玄都的操守,可如果李玄都不在世后,有人借机生事,也是麻烦。
不过李玄都将“传国玺”交给秦清之后,秦清彻底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继承李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