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后,带着妻子自请去了崖州。本是穷山恶水之地,结果在二兄去了,一方面教化民众改善民生,一方面造船准备发展海运,估摸着这一二年就能见到成效,将升调回京了。
朝中上下的有识之人皆知上京王家简在帝心,处事低调,进退有度。
长子次子皆是有出息的,剩下排第三的小少爷年龄还小,虽没上面两个兄长令人惊艳之才,也算的上是中规中矩的。
况且李家家风又清正,只要下一辈继续守住家业,哪怕是稍差一些也没什么,况且第三代并不见得比第二代差。
自己虽说这三年学了些为人妻妾应守得规矩,主要学的却还是治国牧民,修生齐家之道。也因此王珦觉得,父亲或许也不是完全一定要将他嫁过去,反而应该是因为不想对不起父亲所说的义兄。
“啧,你可知为父本来也是不准备让你读少监的,并非是因觉得你既然要嫁人就不用读书了,而且因为你天资甚好,岁岁的学院里考核都能高分过,虽有收敛却只是听为父吩咐,心中怕是已有怨恨。不若从少监退了学,跟在我身边学个几年,以后再有你夫君亲自教导,也能让你学的更加通透。
自你出生我们家一直随顺,所以你这性子也养的太过傲气,若是不磨着些,为父怕你到时候看不起夫家,那样的话不是结亲而成了结怨了。
你却不知,是你看不上的未来夫君来信说希望你上,相信你并非那样之人,希望你在学院学习的快活日子长一些。
而教导你规矩的,也是人家派来的人,所以才让你舒舒服服的过这几年。
却不知养大了你的胃口,也是为父的错,这三年只注重教导你的学问和处事,忽略了要你修身养性。”
王父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为父很失望,你要知道,这世上聪明人很多,能为国为民尽责做事的人也很多,但能做到严以律己,把自己在家事中该做的尽责做了,该遵守的都遵守的,却是极少。
有的人还会推脱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的人觉得把眼光只放在一家之地浪费自己满腹的才华。
可若连自己该守得本分都做不好,该承担的事都管不好,就去忙外面的事,到时候家人中怨气横生,家也难长久,这时哪怕你在外面有了滔天事业,又能如何?
你看朝中的刘大人,为人夫的只负责每月拿钱回家,一旦回家,除了睡觉就是吃饭,家中事务无论大小一概不问,还说得好听,一切由娘子做主。
结果就是被他娘子扫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