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司市值就能翻好几倍。咬死了不肯让股民投资人佔便宜,不肯增发新股。
所以开源肯定只能是债券为主。
至于节流,顾骜看得出来,克里斯高尔文是想把那些需要资金密集型的重资产生产环节,部剥离掉,把日常现金流挤出来。
而他之所以要来跟张仲谋聊,显然是关于摩托罗拉的pu生产业务。
顾骜跟张仲谋搞香积电,满打满算建设了两年半时间,搞半导体工艺有多费钱,顾骜是最清楚的历史上,张仲谋去湾湾搞香积电,前几年净花掉了7亿美金的纯投入,这一世跟顾骜搞香积电,总投入只多不少。
具体到每次弄一代新製程工艺的pu,可能花费就是少则一两亿、多则两三亿美金。
这里的新一代,倒不是指pu的型号。
通俗地说,就相当于后世大家经常听到的“把pu的加工工艺水準,从x纳米进一步提升到纳米”。
只要那个纳米前面的数字明显动了一动,在80年代末,那就是一到三亿美金砸下去了,包括光刻机什么的升级换代研发所需,都算在内。
86年张仲谋的香积电刚投产之初,靠顾骜牵头得到了摩托罗拉6hz主频60pu的代工。但因为那款pu是摩托罗拉公司自己1985年投入市场的,所以摩托罗拉自己之前也是建设了生产能力的,只不过有些冷门的设备和技术,当时要靠德州仪器外协。
换言之,那一代产品,香积电能造,摩托罗拉自己也能造,摩托罗拉自身还没有自废武功。
无非香积电能够更好的一站式搞定、而且综合成本也远比摩托罗拉生产划算,不可控因素也少,一站式搞定,渐渐的摩托罗拉也就乐于把更大比例的生产订单向香积电倾斜。
但现在,1988年这一波,60的10hz型pu,再过几个月就要準备量产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