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收获,这一半的收成就跟白捡一样,他没有理由拒绝,可他却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人家看不他这点东西,而是连地带庄稼都想要喽,来个名利双收,这没**的家伙太狠啦!
而此次所拟合议。-也就是谈判底线。也是以宋、夏前次达成的‘合议’为基础的,次的合议内容在赵柽看来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六条:夏主对宋称臣,奉正朔按指循奉宋朝所颁历法;宋帝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并承认西夏现有领土;宋岁赐夏银七万二千两,绵帛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总数为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但不通青盐;双方以前所俘军民各不归还,今后如有边人逃亡。不得越界追逐;两国边境划中为界,界内听筑城堡。
六条主要内容。除了第四条对双方有利,西夏获得了最大的好处,尤其是第三条宋朝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个代价换取了什么呢?西夏对宋称臣,奉正朔,而这点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西夏名义虽然对宋称臣,但他们在实际照样称帝,国号大夏,设置州郡,“自置官属”,一切同宋朝几乎没有差别。正如宋臣韩琦、范仲淹所指出:“所获者大利,所屈者虚称”,“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
“唉,天不眷我啊!”赵柽长叹一声,从这段情报中,他已经琢磨出来味儿了,一是自己挡了人家的财路;二是出头的椽子要先烂,自己这个亲王风头太盛,惹得某些人也不高兴了。
如果此战真如自己的计划发展下去,这将是宋朝开国之后继灭北汉、平南唐之后的最大胜利。朝中不乏有远见的人,如何不知道现在形势有利于宋,即使是有限的胜利也将使己方在谈判中取得主动,获得利益,但胜利的结果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此战胜利的结果让士人们担心的是皇权将再度兴起,相权被打压,‘与士人共治天下’成为空话,这些都是那些文官士子们不愿看到的,他们希望的是将皇圈禁在自己的思想之内,让他按照自己的模式去做事,而不希望出现一个声望和地位他们无法可比的强势皇族。不提那些先朝故臣,就像童贯、蔡京等积极支持攻夏的那些人,他们谋划用兵也已经二十年了,取得的成绩却不及自己这个仅主政河东一年的毛头皇子,脸让他们往哪放啊,以后如何在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