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们当然比较熟悉。如果趁夜色追击秦军,把秦军逼退到黄河北岸,有可能给秦军造成比较大的伤亡。但赵穿的阻止,使晋军丧失了一次消灭秦军的机会。
秦军撤兵后,晋军也开始撤兵。但秦军并没有远走,而是南渡黄河,攻占了晋国的瑕地。河曲之战,总起来秦军占了上风。
楚国的势力,进一步往江淮一带发展。但第二年,公元前614年,在位十二年的楚穆王去世。儿子熊侣继位,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继位后,一改其父开疆拓土、攻城略地的作风。他不分白天、黑夜饮酒作乐,在后宫沉迷歌舞和美姬,根本不理朝政。楚国大臣都摇头叹息,但谁也没有好的办法。
因为楚庄王在宫门口,挂了一块牌子。牌子上说,哪位大臣敢劝谏,就要被杀头。这么严厉的刑罚,谁还敢不顾死活劝谏。
晋国权臣赵盾知道后,大喜过望。他派遣使者,联合了鲁国、宋国、陈国和卫国等国,打算在新城会盟,尝试恢复晋国的霸业。
齐国的霸业,也就是齐桓公时代。不过齐桓公称霸时代,时间长达几十年。晋国的霸业,主要在晋文公和晋襄公时期。随着秦国、晋国多次交战,晋国的实力在不断消耗,威望也大跌。
公元前621年,随着晋襄公去世,晋国的霸权地位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赵盾以晋国执政者的身份,召集齐昭公、鲁文公、宋成公、卫成公、郑穆公、陈共公、曹共公和许僖公,他和八国国君在郑国的扈地订立盟约,即扈之盟,这是赵盾第一次主盟。
公元前613年,赵盾派遣使者,与宋国、卫国、陈国、郑国、曹国、许国共六国,商议在宋国的新城会盟。尽管有的诸侯国仍然在晋国、楚国之间摇摆不定,但晋国就在他们西北。迫于晋国的压力,六国只能俯首帖耳,与晋国在新城订立盟约。
这是赵盾召集的第二次诸侯国会盟,赵盾的时机抓得很好,充分利用了楚穆王去世,楚庄王继位后这段空档期。
赵盾的努力没有白费,原来听命于楚国的,例如郑国、许国等,又回到了以晋国为盟主的中原阵营。楚穆王在中原多年的经营,又付之东流。不过中原还有一个臣服楚国的,就是蔡国。
作为中原诸侯国,又是姬姓封国,竟然与南蛮楚国沆瀣一气。赵盾不能忍受,于是在第二年,赵盾率领联军攻打蔡国。蔡庄侯无奈,只好与晋国结盟,重新回到中原联盟。
西周初年的蔡国,是三监之一,实力还是不错的。蔡仲复国以后,蔡国也有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