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表现不佳,而被国君赐死。
要想成为霸主,首先要使自己的国家强大。成为霸主,是由一系列的操作促成的,例如“尊王攘夷”,例如平定周王室内乱,调解诸侯国之间的纠纷,等等。臣服了又反悔,就要拳头伺候。
卫国是城濮之战的发生地,虽然后来卫国不得不投靠晋国。但卫国与曹国一样,因为最初是楚国阵营。城濮之战以后,两国的国土受到鲁国等国的蚕食和分割。卫成公的心里,堵得慌。
心情变差了,就干脆不去朝见晋襄公。在那个霸主为王,周王为傀儡的时代,不去朝见周襄王,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但不去朝见霸主晋襄公,不按时缴纳贡赋,霸主是不会容忍的。
公元前626年,为了延续晋国的霸业,也为了自己的脸面,晋襄公再一次御驾亲征,目标是卫国。因为晋军是从晋国西南部出发,所以就要经过周王室的土地。上任不满一年的先且居,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他提醒晋襄公,应该趁机去朝见周襄王。
霸主就是霸王,哪里还会想起洛邑住着周天子。出于礼节和政治需要,晋襄公还是到温地朝见了周襄王。虽然周襄王不可能同意晋国攻打卫国,但得了面子的周襄王,可能就不会阻拦了。
随即,先且居率领晋军攻打卫国。卫国因为城濮之战,还没有恢复过来。几年后又受到晋军攻伐,哪里受得了。卫国的戚地被晋军攻占,有的卫国大臣成了晋军的俘虏,这就是戚之战。
大难不死的卫成公,并没有在晋军面前委曲求全。这个时候的陈国,也已经投靠楚国。卫成公跑到陈国,希望陈国与晋国开战,进而把楚国拉下水。陈共公也非常痛恨晋国,两个人一拍即合。在卫成公的拱火之下,陈共公命令大夫孔达率军与晋军交战。
可惜的是,陈国军队哪里是晋军的对手。孔达率领的陈军,大败逃回陈国。在中原与晋军交战的几个国家,好像和西方的秦国商量好了。因为崤之战的惨败,秦国一直在寻找复仇的机会。
按捺不住的秦穆公,急于雪崤之战之耻。公元前625年,他再次任命孟明视为主将,率军攻打晋国。先且居只好放弃攻伐卫国和陈国,率晋军回撤晋国。秦国,才是晋国危险而长期的敌人。
先且居撤回的晋军,与孟明视率领的秦军,在彭衙遭遇。势均力敌的较量,胜败有时候有偶然性。孟明视率领的秦军,就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来。心中的怒火,已经转化为志在必得的战斗力。
晋军内部,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先轸在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