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公,还有邾国、莒国的国君,在温地会盟。这是晋文公称霸后,国君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一次。会盟以后,这些国君在晋文公带领下,前往河阳觐见了周襄王。
公元前628年,在位四十五年的郑文公去世。儿子姬兰继位,就是郑穆公。郑穆公受晋文公恩惠多年,肯定会与晋国和睦相处。
但是,公元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日,在位九年的晋文公去世。儿子姬欢继位,就是晋襄公。晋文公重耳的父亲晋献公,与齐桓公是翁婿关系。秦穆公与晋文公,也是翁婿关系。
晋文公重耳,43岁离开晋国,开启了19年的逃亡之路。公元前636年,62岁的重耳,继位为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公元前632年,晋国与楚国在卫国爆发城濮之战,并取得大胜。
城濮之战的胜利,短时间内阻断了楚国北进的势头。践土之盟,确立了晋文公中原霸主的地位,晋国的国力达到鼎盛。
齐桓公姜小白能成为春秋首霸,是建立在父兄基业基础上的。晋文公重耳能成为春秋第二个霸主,是建立在父祖两代人的基础上。齐桓公和晋文公,被后世称为“齐桓晋文”或“桓文”。
齐桓公的后裔中,有的以桓为氏,这就是桓氏一脉。东晋有个名臣桓彝,是东汉大儒桓荣的后裔。桓彝有个叱咤风云的儿子桓温,差一点取代东晋政权。桓温的弟弟桓冲,其名望仅次于桓温。几十年后,桓温的少子桓玄,曾经短暂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齐桓公称霸长达几十年,晋文公称霸时间比较短。但他给后世子孙后代留下的,是一个强大的晋国。晋国霸业,并没有中断。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就没了,一了百了。至于人是不是能够轮回、重生,另当别论。楚国名将成得臣,率领楚军攻灭了夔国,功勋卓着。此前多次领兵出征,也是胜利居多。但就因为城濮之战的惨败,就被楚成王逼迫自杀。没有取胜,就要去死?
当年重耳逃难到楚国,成得臣希望楚成王能杀死重耳,但楚成王没有听从。若干年后,成得臣间接死在晋文公重耳手里。
因为重耳一脉的陵墓在曲沃,晋国的宗庙也在曲沃。传说晋文公的灵柩刚离开国都绛城,灵柩里面竟然发出了像牛叫一样的巨响。福兮祸兮?晋国有个大夫叫卜偃,他提醒晋国君臣,这是先君的灵魂在告诉大家,不久会有来自西方的军队攻打晋国。
果不其然,公元前627年二月,得知郑文公、晋文公先后离世的消息,急于建立霸业的秦穆公,不顾大臣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