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懿虽然暂时没有权利直接任命,但可以推荐人选。
他还可以通过背后与其他世家大族的一番利益交换,让他们推荐任用自己的人员。
在半个月之前,司马懿接到诸葛瑾、张霸攻打襄阳的消息。
司马懿知道,襄阳郡有大将徐晃在驻守,虽然徐晃身体不适,但守住襄阳城不成问题。
司马懿平叛,兵贵神速,是先斩后奏。
但事急从权,不可一而再!
他并没有急于回军救援襄阳,而是在接到曹叡让他迎战孙权的命令以后,才领军从上庸前往襄阳。
司马懿用兵稳重,他在前往上庸之时,留下心腹控制了沿途关隘,给自己留好了退路。
而诸葛瑾集中兵力攻打襄阳城,并没有派兵拦截。
司马懿的两万大军,很顺利达到襄阳城外。
刚好,文聘击败了孙权,诸葛瑾接到消息后,正准备撤军。
但他还没来得及安排撤退,就被司马懿领军拦住了。
也许是要有别于兄长孙策的用人之法,也许是孙权本人不擅长武功,任用儒将为大军统帅,是孙权的一贯做法。
江东前几任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不以武功见长。
武功最强的吕蒙,武艺在江东,也不过二流水准。
诸葛瑾被孙权任命为攻打襄阳的主将,并不是他武功高强,而是因为他深通兵法。
冷兵器时代,军阵和谋略,才是致胜的法宝。
但冲锋陷阵、个人勇武,也是必不可少的。
诸葛瑾自身武功平平,敢领军出征,自然需要冲锋陷阵的人才。
张霸就是这样的人才!
他出身贫寒,虽然目不识丁,但勇武过人,被诸葛瑾发掘,提拔为冲锋陷阵的先锋官。
看到司马懿领军支援襄阳城,而孙权的大军已经被文聘击败,诸葛瑾马上组织军队撤退。
但司马懿的军队跟的太紧,诸葛瑾只得留下张霸领一千军断后。
司马懿以优势兵力,采用军阵的方式,击败张霸断后的军队。
勇武过人的张霸,也死于司马懿的军阵之中,他手下士卒几乎全军覆灭。
孙权这次出兵,表面上是配合孟获叛乱和诸葛亮北伐,实际上是他的正名之战,也是他的立国之战。
这次惨败以后,让孙权亲征不胜的战绩,又增加一场。
而他以江东为根基立国的时间,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