叡汇报,这是他栽赃马叔常的操作,以便牵连马谡。
但似乎效果不好,马叔常非常决断,直接与马家分家,离开了蜀汉,举家迁往江东。
这样一来,马叔常属于马家分支,多大的事情,都牵连不到马谡头上。
但李严似乎抓住此事不放,因为事发时,马叔常还是属于蜀汉的马家。
而且买卖的武器,是从马谡手上流转出来的。
李严还没有正式举报,不知诸葛亮会不会包庇马谡。
总的来说,马谡在蜀汉,日子也不那么好过。
曹叡知道前因后果以后,有心敲打一下司马懿。
就发公文把申仪训斥了一顿,说他捕风捉影、公报私仇,以后再发生这样互相拆台的事情,严惩不贷!
当然,顺便也带上了司马懿,让他不要让部下内斗。
这顿训斥,也让申仪清醒过来,没有足够的证据,不能再举报孟达了。
后来郭模叛逃告密,他有十足的把握,也要以身家性命担保,为的是让司马懿相信。
其实,这次司马懿也是豁出去!
孟达是不是真的叛乱,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有申仪接应,还有李辅相助。
而且邓贤是钟家的人,司马懿也已经得知,他不得不出力。
只要他能擒杀孟达,真的和假的没有什么区别。
司马懿身为都督,镇守宛城。
在魏国的军事布局中,宛城的防御力量非常重要,与其他边境地区的守军相互呼应。
它与扬州曹休的军队、关中曹真的军队等,共同构成了魏国完整的边境防御体系。
司马懿镇守宛城,使得曹魏在荆州方向有了一个能够稳定局势的核心人物,有助于维持该地区的军事平衡。
宛城的军队并不多,也就二万人,大部分是司马懿亲自训练出来的。
领兵的将领,除了他的二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还有徐晃、牛金等。
徐晃是曹操的心腹,曹丕把他和司马懿放在一起,自然还有监视的作用。
司马懿前往上庸平叛,事情到底怎么样,他心里也没有底,徐晃肯定是不能带的。
于是,司马懿留下八千兵马,给徐晃留守宛城。
他亲自率领牛金、司马师、司马昭等将领,和一万两千军队,前往上庸。
到达上庸城下,司马懿看到城门刚刚关闭,断定孟达毫无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