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受到其他阶层的鄙视和排挤。
如关羽,就十分瞧不起糜芳、傅士仁等商人出身的将领,这也是他们背叛关羽的导火索。
商人及其子女,通常不能做官,难以进入统治阶层。
商人的政治权力受到极大限制,在金钱上的追求就特别执着。
马叔常本来也是士族出身,他在江东求官不成,反而变成了破财免灾。
儿子不学无术,又不是做官的料,连捐官都不够资格。
这次的挫折,让他对金钱的追求,更加不择手段。
马谡把南征的战利品,主要是武器,全部交给马叔常,是让他和盐铁一起,与蛮族做交易,换取蛮族的战略物资,比如皮革、布匹等。
但马叔常已经不是以前的马叔常,他根本不在乎马谡的前途,他只要自己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就可以了。
所以,他对刘文博介绍的顾客,根本懒得问底细,只是商谈藤甲、乌戈的数量,交货的时间和地点。
刘文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他提出的配套乌戈的要求有些不合理,很容易被人举报,还担心马叔常起疑心。
谁知道,马叔常只关心利润的多少,因为他的底线在交易地点。
因为江东和蜀汉是盟友,曹魏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只要在蜀汉或者江东的境内交易,就不存在通敌、资敌的事情。
还好,钟毓将交货时间和地点定在西陵。
222年,孙权在夷陵大败刘备后,改夷陵县为西陵县,治所长江北岸。
西陵县位于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东口,是长江上游进入中下游的关键节点,扼守长江水道要冲。
其上游江水落差大、水流湍急,船只顺流而下容易,逆流而上艰难。
对于东吴来说,控制西陵就能把控长江水道的咽喉,阻止敌方水军顺流而下直捣江东。
而对于蜀、魏而言,若占据西陵,则获得了顺流进攻的优势,无论是运输物资还是行军作战,都能事半功倍。
西陵北接漳水、沮水,与襄阳之间有路可通;向南能通过夷道前往湘西武陵;向西可以进攻巴蜀。
这使得它成为连接中原、巴蜀、江东等地的重要枢纽,控制西陵可以对多个方向的敌军形成威胁,同时也能阻断敌军的战略通道。
当年刘备攻打孙权,反攻荆州只是口号,实际上占据夷陵,他就心满意足了。
刘备亲率大军东进,初战告捷,攻破吴军占领的巫县、秭归等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