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定期前去避暑,是以,至今都未在当地设立官府。
行宫往北是漠北,往南是天津,其余地带又与大同府蔚县及两个沿海州府相邻。
炤宁观看片刻,抬手指向蔚县,“这里是不是大同林总兵的辖区?”
师庭逸颔首,“没错。”
炤宁点了点头,再度审视。别的地方,不是他曾征战杀伐之地,便是兵力完全在他掌握之中。“只有蔚县,可能成为祸起的源头或是跳板。”
“对。”师庭逸让她看行宫的地形,“这里的地势依山傍水,最宜防守、布阵。事态自然是应该当即遏止,不费一分一毫兵力;若是万一不能如愿,也能短兵相接、出奇制胜。”
炤宁最希望的当然是第一个可能。
父亲是名将,私心里却是最不愿兵戈相见之人。
罪该万死的是不肯消停度日、挑起战事的人,因为一句军令如山便要跟着摇旗呐喊拼上性命的热血儿郎多数是无罪的,而因为战事起而受殃及的百姓最是无辜。
可是,如果站在他的角度,如果以一个完全可以将太子取而代之的冷酷王爷的眼光来看待此事,第二种选择于他更有利——
太子不管做出怎样的文章,皇帝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太子在造他的反。事态闹得越大,太子倒得越快,师庭逸上位所需时间便越短。
而太子若是一击不成,寻机再来这么一出,地方又不在师庭逸所能控制的范围内的话……还是少不了劳民伤财、平添伤亡的局面。
而且他刚才说的“应该当即遏止”,那么,他到底是怎么筹备的呢?
炤宁迟疑地看向他。她想直言询问,但是很清楚,只要一两个字没拿捏好分寸,就会踩到他的底线,但是没法子,她这些年都没学会跟他说话时用脑子,通常是用脑子的时候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