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三四斤重一个的蛎蝗(牡蛎),出去后还开出了十几颗品相极好的珍珠。
\n
\n
闻讯而来的村民进洞把里面的蛎蝗撬了个精光,据说也有不少人家开出了珍珠。
\n
\n
他也跟着进去陆续撬了一百多斤蛎蝗出来,可能是运气不好,没开出一颗珠子。
\n
\n
后来,这个溶洞便三不五时的有人潜进去,他也是其中一个,每次去或多或少,都能从里面的三口水坑里捕捞到些海鱼。
\n
\n
李长乐进去后将头灯照在崖壁上,只见崖壁上面密密麻麻的长满了蛎蝗。
\n
\n
忽然,旁边水坑传来哗啦一声,他扭头将头灯射了过去,看到一条大鲈鱼,这种鱼的下嘴比上嘴长,是典型的地包天。
\n
\n
再往前,一条四五十公分长的海鳗鱼,和一只青蟹被灯光吓得钻进了石缝,又是“哗啦”一声,一条大鱼惊慌逃窜时溅起的水花溅了他一身。
\n
\n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扭头朝大鱼逃窜的方向看了过去,这一看,惊叫出声,“卧槽!好大的米鱼!
\n
\n
大米鱼,学名鮸鱼,有的地方又叫鳘鱼,这种鱼是越大越值钱。
\n
\n
个头大的大米鱼值钱的原因是它的鱼鳔做成的鱼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n
\n
具养血、补肾、润肺健脾和消炎作用;鱼鳞可制鳞胶;内脏、骨可制鱼粉、鱼油;耳石有清热去瘀、利尿的作用。
\n
\n
后世野生的好的鮸鱼胶能卖到几万块一斤,这条大米鱼最少有三四十斤,上辈子这么大的野生鳘鱼一斤起码三百起,不晓得这年头能卖多少一斤。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