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真相。”
说着,王敬直指向供词中的一行:“经他交代,此次刺王杀驾,而陷害于蓝天县公,正是淮安王府在背后谋划。”
“昨夜李道彦暗中造访鸿胪寺,许以重利,并命犬上私藏玄甲,于今日朝廷上诬告李斯文。”
快速浏览着手上供词,其内容较王敬直的说辞更为详尽。
不多时,皇帝眼底闪过难以掩饰的怒意,拍桌冷哼一声:“果然不出朕的所料,这些该死的乱臣贼子,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听到这话,王敬直整个人为之一愣,呆呆的眨了眨眼。
不是,陛下你既然知道,此事是淮安王府在暗中捣鬼,那你之前怎么不说,搁这儿玩事后诸葛是吧?
不过短短半晌,李二陛下便从惊怒中回过神来,对着王敬直点了点头,算是对他进展的满意回应:
“原来如此,朕明白你匆匆前来觐见的想法了,是不是打算...从倭使口中的失踪玄甲开始查起?”
不等王敬直点头,皇帝便已经确定这个说法,看向李崇义,问道:
“崇义,你那边查到什么线索没有,铸造玄甲的手艺朝廷独一份,若朕猜的不错,这些流落在外的,定是从军器监中流落而出!”
一直在那左看右瞧,专心听热闹的李崇义,重重点了点头:“有线索!”
“嗯?”
李二陛下眯着眼惊疑一声,本来只是有事没事多问一嘴,却没想...这小子觐见是真的有要事汇报。
他还以为...这小子是闲的发慌,来宫里找他唠嗑的。
《唐律疏议》记载:‘若有矛、矟者,各徒一年半’,意思是说,每私藏一只长矛,赏短期徒刑一年半,累计无上限。
而相比之下,私藏弓弩、甲胄等重器的惩罚却要严重得多。
‘弩一张加二等,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私造者各加一等。甲,谓皮、铁等。具装与甲同。即得阑遗,过三十日不送官者同私有法。’
一张弓弩罪加二等,一具甲胄或三张弓弩,流放两千里,三具甲胄或五张弓弩,当街绞死,民间私造弓弩或甲胄者,罪加一等。
就算是百姓在路边捡到一副甲胄,若三十天之内不送到官府,也和私藏同罪处理。
在如今的大唐,民间私造皮甲都属于砍头的大罪,更不要说铸造铁甲,那更是非大工匠不可为之,抄家灭门的重罪。
至于工艺流程更加复杂,材料也受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