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后,虽然疆土未及被瓜分前的一半,但却也再度跻身强国行列。
晋国能再度成为强国的原因有许多许多,但其中有一项既可笑又合理,那就是晋国淳氏姒姓这一脉,在复国之后,一直子嗣不兴。
一代最多能有两个儿子就不错了。
很多时候都是只有一位公子诞生,也只能不问嫡庶迎他为王。
这竟也减少了继承交接的纷争。
后宫不敢对这唯一一位公子动手,平静了不少。各个世族也除了这位公子没得选,只能争着赢得这一位公子的青睐。
就这样的晋国,复国后五十多年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动荡,一路平稳到今日。
驱逐群公子的习俗也渐渐不被人们提起。
到了这一代,有太子舒和公子白矢两位,就算白矢不被驱逐,但太子舒继位应该是理所应当的。
南河听到乐莜与白矢提及了史官告书,看来是晋王在临死前立了诏?
重病之时、危难关头还强撑着让史官立告书,那这份告书必定事关继承,只有两个可能性。
一个是立公子白矢为储君。
二则是驱逐公子白矢。
那他会是因为感动公子白矢在战场上救他回来,而一时糊涂立下白矢?
还是说他为了让太子舒平稳继位,让人把在军中颇有威名的公子白矢偷偷驱逐出国,甚至逼他自杀?
南河暗自猜测着。
乐莜送走了公子白矢,回到内帐,岁绒也将伤口处理的差不多了,她洗了手上的污血正要为晋王施针,道:“婢只是尽所能处理了伤口,但毕竟晋王年事已高,伤口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