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于事;而蒙古方面,这次战败,俄方与蒙古人结下了血海深仇,起码短时间内俄国是绝对不可能取得蒙古的控制权了,所以,在俄国人看来,答应这两条,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损失。虽然这样一来,他们的面子上会很不好看,但谁让他们是战败国呢?如果一定要付出一笔代价,才能够赎回俄国被俘的那些将士们,列宁政府宁愿他们付出的是面子,而不是里子。
相比之下,华国提出的割让西伯利亚,以及索要巨额赔款的要求,就让列宁政府不太能接受了。
丢了前清的地盘,好歹还能够说是物归原主,要是连本国的地盘都丢了,国人会怎么看待他们?再者,西伯利亚的那些矿产资源,也是他们绝对不愿意放弃的。再说巨额赔款问题,列宁政府才刚入主莫斯科不久,自己都穷得叮当响,华国还对他们狮子大开口,他们上哪儿弄那么多钱来?
当然,如果他们要筹钱,也不是筹不来,如果是为了提升军备或者发展国力,他们愿意勒着裤腰带过日子,可问题是这笔本该用来发展国力的钱要拿出来给华国,他们怎么肯?给了华国,他们自个儿不就只剩一个空架子了?
事实证明,不给还真不行。
看看日本的例子,就知道了,最好别把华国人惹毛了,不然,绝对没好果子吃。
在两架涡轮轴机在莫斯科上方一日游,并警告性的投下了两枚杀伤力不算太大的弹药后,列宁政府终于妥协了。
华俄双方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除了名正言顺的将那些有争议的地方都划归自己名下外,华国还得到了一大笔赔款,此外,还从中俄领海交接处小小地敲了俄国一笔。
对于俄国而言,犟着不签的后果就是,签的越晚,付出的代价越多。如果俄国早知道华国人是这样的作风,他们也许一早就签了,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
日本蔫儿了,俄国怂了,借着这两场战争,华国好好地扬了一回名。西方各国虽然忙于欧战,但对于远东的事情也不是毫不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