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连说带比划,说了许久才让众人对这个延庆七州的“谏议大夫”有了基本的认知。
\n
\n
由八路军节度参军会议拟定的这个札子里,将传统的“谏议大夫”分成了两级,低档的是“下大夫”,每县只有一个名额,各县的下大夫们并不在县里办公,而是集中到州府,在州府之外,另辟官廨,谓之“谏议房”;而高级的“中大夫”,每州有两个名额,并不在州谏议房办公,而是集中到延州治所去,也不归节度府统辖,而是在李彬相公的东府内新设了一个机构叫做“谏议厅”。
\n
\n
至于品秩,下大夫定为正七品下,中大夫,则定为正五品下。
\n
\n
所谓下大夫、中大夫,三代已有之,不过那时候这些属于半爵位半职事的性质,大大小小也是封君,直接和土地挂钩。然而如今这个,却绝对和土地没什么关系,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高绍元的讲解中,下大夫和中大夫的拔擢,将由县州两级的谏议郎们推举,而不是官府册封,而推举的对象范畴,也仅限于在延庆七州科举初试当中通过的生员。更重要的是,这下大夫和中大夫,非但不能世袭惠及子孙,就是本人,也不能终身任职,中大夫只能任职三年就要重新推举轮换,下大夫更短,一年就要重新推举一次。
\n
\n
对朝廷典章制度稍有了解或者史书读得稍多一些的人,不自觉地都想到了一件事。
\n
\n
春秋古制,诸侯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大夫分三等,上中下……
\n
\n
中大夫之上,还有一等爵衔——上大夫!
\n
\n
然而高使君却并不曾提到上大夫……
\n
\n
县举下大夫,州举中大夫,上大夫谁举?
\n
\n
下大夫在州里任职,中大夫在观察东府任职,上大夫……到哪里去任职?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